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 Android Phone 的始終支持者,從 HTC Hero、HTC J、小米 2s、Nexus 6,從 2009 年到 2016 年 7 個年頭,我認真的用著 Android 。
回想一下,Android 之所以讓我如此不離不棄的原因,其實只有一個 我是一個 Google 大鐵粉,為了能和 Google Service 有更好的整合,當然 Android 是不二選擇。
不過這一年,忠心受到了考驗,思考一下
和 Google Service 有更好的整合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?
最常用的 Google Search、Google Photo、Google Map 、Inbox 甚至是 Google Now 難道到了 iOS 上就不好用了嗎?
Android 所強調的自由度,自由控管的 File System、客制化的 Theme,豐富的 Widget。而使用上真的需要這麼高的自由度?
但最挫折的其實是,當我把 Nexus 6 升級到 Android 7.0 的時候,手機的速度開始極速的變慢,當時對 Nexus 6 還有高度的信心,於是開始認真的調整,我作了下面這些事:
- 一開始以為是 Nova Launcher 的關係,所以就換回原生的 Launcher。
- 把一些少用的 App 刪掉,像是 591 租屋網 久久用一次的 App。
- 清理畫面上的 Widget,Evernote Widget、Toshl Widget。
處理完以後… 對的,你猜對了,沒有比較順。這支 Nexus6 是 2015 年 9 月從 Expansys 買的,雖然離發行日期 2014 年 11 月有一段時間了,但才用 16 個月, 就卡的我不能忍了。
讓我決定離開 Android ,還有下面這些考慮
軟體生態系
最近一年我常常在看 少數派 的軟體評測文章,而上面所測試的軟體,幾乎都是 iOS 為多數,讓我不禁想起,當年開發 App 的情境,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,我也比較喜歡寫 iOS,因為 Android 的碎片化程度除了作業系統本身,還有各家廠商 HTC、Samsung、LG、Asus 客制化作業系統的碎片要解決,對開發人員是相當大的負擔。
雖然我不曾用過 iPhone,但有 Macbook Pro、iPad 對 Apple 生態系也不算太陌生,但上面一個又一個獨家 App 讓我實在招架不住,記得剛用 HTC Hero 的時候,有幾個 App 讓我日夜期待出 Android 版本:
雖然日記類應用,已經交給 DayOne 來完成;記帳類應用也委由 Toshl 來完成,但我對於上面那兩個 App 始終記憶深刻。
但這幾年出現的幾個 iOS 獨家 app 讓我印象深刻:
- workflow — 自定義一連串行為,減少一直狂壓 Home 鍵。
- Bear — 筆記類應用,高顏值軟體。
- DayOne — 日記類應用第一把交椅,買了就會開始寫日記。
- Pin — 剪貼簿高級應用。
這些應用雖然大多為付費或部分付費軟體,但對於花錢買軟體完全無法克制的我,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,其實這也顯示另一個特色:
iOS User ARPU > Android ARPU
(Average Revenue Per User)
如果我要開發一款應用,一定是先開發 iOS。
硬體生態系

iPhone 五花八門的保護殼、保護貼、配件,都能很輕易的買到適用的規格,記得當年剛買 Nexus6 要貼個保護貼,都還問了好多家才有適合的。
之前想買個座充放在辦公室裡面帥帥的,找半天找不到,就放棄了,真的是有錢還買不到。
想一想也合理,在台灣拿 Nexus 6 的不知道有沒有超過一千人,整個市場規模太小,賣相關配件完全不符合成本。
和 Mac 的協作

工作從 2015 年以後就全面換成 Mac,到現在也超過 18 個月了,雖然以前也用過,但沒有持續這麼長的時間,中間因為 SQL Server 和公司產品的關係,所以一度換回 Windows。
其實過去一直都沒有關注到 Mac 可以和 iPhone 合作什麼事情,直到最近才發現 接續互通 這個功能,裡面包含了六項:HandOff 、通用剪貼板、 使用iPhone 行動網路通話、設定 SMS 和 MMS 傳訊、Instant Hot Spot、自動解鎖,不過都還沒真的用上,比較期待的是 Instant Hot Spot ,不要每次到咖啡廳都要連手機連好久。
除了這些接續互通的功能,還有一些第三方應用在這個地方努力 Near Lock。
令我著迷的 3d Touch
其實我不確定 Android 有沒有一支手機有類似的功能,但 iOS 肯定把這東西加到他的 SDK 裡面了,因為幾乎每個 App 都支持這個功能,即便是雲端發票。
這就像為每一個 App 都加入 Widget 的功能,根據觸壓力量的大小,來執行兩種不一樣的行為,我覺得這大大提升了 iOS 的使用效率,套一句籃球糗爺體:
我喜歡這功能,這功能充滿靈性
結論
前幾天費德勒拿了 2017 年澳網的冠軍,有一篇文章標題是這樣的:
費德勒 vs 納達爾:無敵是多麼寂寞,因為你,我才是我。
就像是 Android 和 iOS,因為 Android 所以 iOS 才是 iOS ,那個很像是 Android Widget 的 iOS Widget;因為 iOS 所以 Pixel 才用力的把相機作好。
我的 Nexus6 一直躺在我床邊,希望他不會永遠離開我的生活,希望有一天某一個 Android 功能會讓我忍不住去 XDA 刷最新的 ROM。
這幾年大市場對我概念上有強烈的影響,所有思考的方向都會以市場走向為主:
「風往哪裡吹,草就必須往哪裡倒。我年輕的時候也以為自己是風,等到遍體鱗傷,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草。」 — 灰狼《艋舺》
從 Android 到 iOS 無疑是一種對生活的屈服。